今年全国“两会”,众筹被列入政府工作报告之后,引起了行业的躁动。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全国两会做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打造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平台。
在共享经济之下,第二届房地产众筹峰会着重讨论了房地产业与金融创新的众筹新模式,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会长刘志峰指出,全国两会提出的打造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平台,事实上是通过供给侧改革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满足有效需求。
开展房地产众筹目的,是要有效满足消费者的有效需求,降低消费者有效成本,帮助开发企业回笼资金,减少中间环节和浪费,并且将金融、行业、教育、健康引入社区,让民众共享住房发展,满足住房多样化需求。
房地产多元化时代的居住问题
一线城市房价高烧不退,逐步感染了二三线城市。3月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月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统计数据。2月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上涨的城市有47个,环比上涨的城市里,涨幅比上月扩大的城市有33个。
对此,众筹联盟的发起人冯仑在会上发表演讲说:“中国房地产本身已经进入一个非常多元化的发展时期,在多样化的时期解决的是多样化的问题,在多样化的问题当中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中低收入的人群要如何满足他们的住房需求。”
全世界有很多方法解决中低收入住房问题,一些用完全福利方法解决,具有公益性质,例如贴租,甚至完全免租,都是公共福利性质的制度安排。除此之外,还有利用众筹或共同出资修建住房,这种住房被称之为合作建房或住房合作社,这种方式北欧存在了几十年。如苏黎士有三分之一非营利住房,都是用合作社方式建成。
冯仑认为,通过众筹的方式,能让客户获得20%~30%的房价优惠,既能解决中低收入人群个性化的选择,同时也能够为所有要改善居住环境的人提供更便捷、更适合、更低价的产品。
去年,万科、绿地、万通、碧桂园、平安集团等25家企业发起成立了中国房地产众筹联盟。截至2015年底,我国房地产众筹平台达到20家,共有156个项目实施。累计众筹资金20亿元,覆盖了全国大部分省市自治区。
“中国房地产众筹,目前有三种操作方式,第一种是理财型,第二种是销售型,第三种是合作建房。我们要在这三种经验的模式上逐步扩大规范,特别是平安提出很多金融创新的工具和方法,使众筹的过程合规合法、风险可控。”冯仑说,在这个过程当中,受益人非常多,一部分是中低收入住房的需求者,另外一部分是财务投资人,还有一部分是拿到土地的地产商,所以形成了三赢、四赢的局面。正是因这样,众筹联盟在未来发展中有非常大的生命力,也有非常广泛的适应性。
因众筹而买得起房
事实上,众筹买房并不是在中国地产市场诞生的特色产物,早在2012年,美国就出现了以Fundrise为代表的众筹平台,这些平台将互联网众筹作为房地产投资的前端募资工具,让用户以较少的资金就可以参与到房地产投资之中,分享高额投资回报率。
尽管收益率和流动性都很有限,但更让人觉得这像一种理财工具,以物业的产权为标的的属性,也使得资产更具安全性。
3月20日,深圳市互联网金融协会对全市互联网金融企业下发了一份《关于严禁开展“众筹炒楼”房地产金融业务,加强金融风险防控的通知》,要求全市互联网金融企业全面停止开展“众筹炒楼”房地产金融业务,并进行自查自纠和行业清理工作。
在深圳,人们用“众筹”的方式凑齐首付,约定房价上涨到某个点时卖出。而去年,深圳新房成交面积暴涨 65%,成交价格暴涨 47%,房价突破 4 万元/平方米。
“我们众筹联盟非常重要的就是坚持专业性、公益性,同时要有效。”冯仑强调,要制定行业的标准,规范互联网金融,不能走过去走过的弯路。提倡的是通过众筹降低房价,让更多的中低收入者因众筹而买得起房。
中国房地产众筹联盟秘书长、平安好房CEO庄诺表示,如果众筹买房能让房价降70%,就会有更多的人买得起房子。“在互联网共享经济里面,因为大家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买得起房,买得起好房,我想这是我们的一个目标所在。”
据第三方统计机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2月31日,中国股权众筹平台共有130家,新增融资项目7532个,预期筹集金额271.9亿元,成功筹集金额51.9亿元,投资人次达10.21万人次。包括中科招商、京东、平安、阿里等行业巨头也开始涌入众筹行业。
“应该以欢迎新生事物的态度,保护创新,宽容失败,严惩违法,以宽进严管的方式,鼓励支持优秀股权众筹试点企业,释放全社会的双创热忱。”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副所长李兰向记者表示。
3.0时代新思考
“中国地产进入了白银时代,整个地产行业走向比较稳定的时代。经过一二十年的波澜壮阔,房地产行业应该按制造业的逻辑,按照匠人的心态静下心来做地产。”中城联盟轮值主席陈俊表示。
房地产行业从去年开始在发展逻辑和思路上有了很大转变,不仅房地产企业面临转型,行业也在面临新一轮的调整,要从应变到求变。很多企业主动寻求自我变化以适应未来,开始研究未来市场需求,而不是过多研究中央政府的政策。
“众筹作为一种跨界,用互联网思维颠覆传统的房地产行业。房地产黄金期已经过去,不论白银时代还是青铜时代,都已经过了供不应求的阶段。” 华夏时报总编辑水皮表示,在这一刻,开发商需要转换身份进入服务商的角色,适时发挥众筹的作用。
作为互联网金融的一个种类,近期众筹处在互联网金融行业的风口浪尖上,“对互联网金融企业来说,目前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糟糕的时代。”水皮认为,行业本身良莠不齐、大浪淘沙,但在政策鼓励之下,相当于给互联网金融行业筑起了一道篱笆墙,只要努力就会有机会活下来。
目前,众筹还有许多需要改进和创新的领域。“众筹行业在房地产这个领域里,缺乏一个统一的行动纲领和规范,这是行业交流当中比较容易造成困惑的地方。” 众筹房总裁高鑫认为。
“像‘互联网+’就有一个行动纲领,还有一些部委具体的条款支持,这样发展会比较顺利。”高鑫表示,统一的纲领和规范很重要,甚至直接关系到房企的生死存亡。
陆道文创CEO李春浩认为,众筹不仅只是筹钱单一方面,包括筹人、筹智、筹资源。简言之,它其实是一种新型的发展思路和模式。筹人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在营销上,如何先把人找到,人找到后再筹到钱,才有后面所谓的户型定制以及其他的一些动作。
目前房地产众筹遇到的最主要的问题是流程和利益关系复杂,盈利模式不够清晰,自主设计跟不上,法律风险较大,各个城市出现了利用众筹炒房的现象。房地产众筹属于金融类产品,在国家提倡去库存和供给侧改革的基础上,房地产如何真正与金融打通,业内人士呼吁需要尽快出台一些与之相对应的金融创新手段和政策。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会长刘志峰表示:“既要创新金融手段,也要保证消费者的资金安全,要让众筹资金进入封闭通道,做到专户专用,防止众筹资金清转和挪用。”
房地产众筹对于房地产行业发展,意义非凡,解决好众筹在现实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确保资金安全及产品和服务有一定保障,使众筹产品让老百姓放心、称心,这才是房地产众筹真正应该发挥的作用。
(来源:中国房地产金融)